听李海波主任讲事务所管理
2016-07-292729那天,iCourt的王储和曹磊来所对李海波律师进行采访。小编作为随访秘书,有幸聆听了访谈。此刻,外面下着大雨划着船,屋里同事们井然有序地处理着各自的事务,微信群里时不时地直播着杨斌主任堵车两个半小时的精彩实况外加各种弹幕。小编整理着那日的访谈笔记,突然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金诺,这艘已有21年的大船,依旧在风雨里稳健地航行着。
“创新派”发现“新大陆”
这次访谈的主题是律师事务所的电子化管理。说来很巧,国内最早做管理软件开发的律所可能就是金诺。大概是95、96年左右,李律师和他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同学商量可以开发一款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软件。于是两个人一个提需求,一个搞技术,开发了几个月,终于完成了律所管理软件1.0版本,还在《中国律师》杂志刊登了广告,不过仅仅卖出了一套,800元。由于彼时事务所提成制的体制,金诺本身也没有用起来。
2003年,在与国外律师事务所的交流中,李律师再一次体会到律所管理软件的重要性,与几家大中华所集资10万美金购买的国外律师事务所管理软件虽然最终没有用起来,但是却让李律师体会到了管理软件的强大。2005年,金诺进行了根本体制改革,从提成制改为全员授薪制,实行公司化管理,采用管理软件是改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市场调研,选择了上海必智,开始了律所的电子化管理之路。2014年,金诺再次与上海律谷科技合作,对事务所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就是如今的iWorklaw。
爱恨交加的工作单
金诺之有严格的工作单制度,每一个律师、助理每0.1小时的工作必须及时纪录在系统中。全世界的律师都很烦记单,但好的律师事务所都严格要求律师记录工作单。因为工作单可以让律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模式,改变律师的基因,从“蹲着喝粥”变为“穿着西装吃西餐”,这是律师执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素养。通过工作单,律师不仅能随时向客户报告每天的工作内容,还能帮助客户建立完整的全年法律工作索引,为客户做公司法律事务数据分析,更让客户看到律师规范的职业素养,认可律师的付出。回访中有一家客户说,在上级单位对企业的年审中,金诺提交的全年法律顾问报告和工作单明细,让公司法务部门底气十足。客户享受着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会更加认可金诺律师服务的专业性与职业性。
有的客户觉得金诺的服务费略高,期满后没再续约,可是过了一年,客户又回来了。客户经过对比,认为金诺的服务更专业,工作单更规范,他们更愿意多支付点费用来获得更高品质的服务。有的合伙人离职,但他服务的客户并没有离开,因为客户认可金诺的服务品质,这就是金诺能够拥有大量的稳定的常年客户的原因。李律师说,工作单就是生产力。
传统的律师服务中,客户只知道计件收费、按标的收费,不认可计时收费。律师大量的工作是下面的法律研究,但客户往往看不到律师背后的繁重工作。为此,金诺制定了规范、合理的记单规则,有专门的计时收费标准。有了工作单,客户就能看到律师为其花费的成本与精力,知道自己把费用支付在什么地方,律师在要求客户支付律师费或者涨律师费的时候也有了依据。有精明的客户根据工作单,还学会了分配自己购买的服务时间,多少小时审合同,多少小时咨询,多少小时培训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律所在与客户续约的时候也比较简单,基础费用金额是固定的,年底结算时根据工作量多退少补,双方都有了默契。
让所务管理更加科学
案件管理是事务所最主要的管理内容。在传统的提成制管理模式下,案件管理通常由律师个人负责,案件的进展、材料的归档混乱松散。当年有的合伙人离职,十年、一百多个案卷无法归档。金诺目前使用的iWorklaw软件可以帮助律师更好地管理案件,从利益冲突审查到立案,从材料录入到结案归档,每个案件的客户名称、案件编号、案件类别、负责人、立案时间、案件状态都有清晰详实的记录,避免了“僵尸案件”的发生。
财务管理也是事务所管理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传统体制下律所只关注收入数据,无法对客户、案件、律师的价值进行数据分析。经过升级的财务系统可以调取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如一个案件收费是多少,耗费工作时间是多少,平均小时费率立刻就计算出来,业务是盈利还是亏损,立刻就知道了。
公司化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律师单打独斗的执业特点,合伙人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电子化管理帮助合伙人建立起了一个充分开放、共享、合作的平台。我们有“金诺T台”,合伙人可以在上面抓去和展示事务所的各种形象资料;我们还有合伙人有VIP平台,可以发布各种内部共享信息。我们更能通过来自系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让合伙人了解业务构成、小时费率、人力成本、客户构成、案件质量、费用结构,便于合伙人进行事务所的整体战略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
鲁迅先生曾说,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为了理想,金诺花费巨额成本培养年轻律师,把一个个“菜鸟小律”变成“业界大牛”;为了理想,金诺坚持榜样力量,打造行业高标准,树立律师职业典范;为了理想,金诺充分开放,将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行。
金诺作为国内公司化管理的先行者,没有前人的肩膀,靠着自己的点点摸索,从三四人发展到百余人,从名不见经传到连连斩获国内外大奖,这与其开拓创新的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
整理完笔记已是下午。翻开手机一看,杨斌主任还堵在路上。任重道远,正道沧桑。风雨总会停,金诺,也会一直前行。